“湿地之城”武汉,府河湿地是最低调神秘的那一个。
大片的草地,河面泛着波光粼粼,鸟儿翩跹自在飞……全长385公里的府河,是长江在湖北境内的一级支流,曾是辉煌的水运要道、候鸟天堂。
随着城市发展,沿线工业聚集,逐渐成为全市排渍排涝的主要受纳水体和建筑垃圾堆埋的消纳场所。百年府河遭受环境破坏、水质恶化、面源污染等严峻挑战后,沦为消极之地,其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根据省市级谋划,府河流域应以生态保育为前提,发展郊野游憩功能,打造历史文化湿地公园群。沿袭府河生态治理突出“一盘棋”综合治理思路,东西湖区系统性构建境内全线生态安全格局。
2022年4月,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所属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多专业综合的优势,与武汉园林生态集团组建“规划+设计+实施”团队,在府河东西湖区首段,也是府河汇入长江的最后关口规划“梧桐雨”项目,对这段沿线城市建设最密集、绿色转型最迫切、矛盾最突出的9公里岸线,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规划。
//“梧桐雨”公园东大门
“梧桐雨”:三大行动、六大工程创新综合治理模式
“梧桐雨”项目是武规公司对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的积极探索和重要实践。其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让府河不仅仅是生态的水域廊道,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绿色脊梁,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飞并进。
一直致力于做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和实践者的武规公司,持续发挥平台优势,系统施治,谋良策、精细作、绘蓝图。在生态保护治理总体规划中,东西湖区府河全线遵循“分段治理、渐进改造”的总体治理思路,将西段、中段、东段分步打造。
重点区域规划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底线原则,构建“一带一村三片十八景”总体结构,描绘“百年梧桐金满地,十里画廊赏繁花”的生态画卷。
“梧桐雨”项目采用“水、岸、城、村”全要素营造的综合治理模式,以“理水•造林•营城”三大行动,构建水岸灵秀、美丽宜居的国土空间格局。
“梧桐雨”公园一景
“理水行动”聆听水语,搞定府河水密码
将军路泵站的建设,让东西湖府河沿线外排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通过将军路泵站,实现府河水系和黄塘湖水系联通,实现河湖共济,把中水回用覆盖片区内214公顷,绿化浇灌和水体补给,每年节水64.5万立方米。碧水安澜工程,让抗涝、节水成为主旋律。
“理水行动”复原流域本底,坚守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底线。
//碧水安澜工程,修建了将军路泵站,并实现河湖共济
“造林行动”法桐绵延,唤起回归生态
整个“梧桐雨”片区,曾是武汉市最大的一个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地,每年消纳2100万方的建筑垃圾。项目中,团队通过对整体建筑垃圾进行深埋,结合东西湖大堤原有的高差,形成了一个南低北高的台地型视觉景观。在整体的植物上,调拨27000棵东西湖区内原有的法桐,给这些大树提供宽阔的场地,构建生态绿肺,打造大型候鸟栖地。生态公园建设工程,修复生态本底,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理水行动”复原流域本底,坚守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底线。
//生态公园建设工程,修复生态本底
“营城行动”吸纳民声,联动城市脉搏
以前区域交通不便,碧水大道的建设,串联周边十余条市政道路,构建完善的车行网络。同时建设了林下步道,与片区内的绿道及湖泊公园进行串联,方便附近居民享受自然。并在附近建设三处大型公共停车场,可以容纳1200个社会车辆停放,方便市民来这里游玩。交通畅达工程,拉近片区与市民的距离。
//碧水大道的建设,实现区域交通畅达
建设2.9万平方米的梧桐雨体育中心,体育中心包含8个室外网球场和1座体育馆,完善区域“12分钟体育健身圈”。打造梧桐雨城市书房,享受诚意满满的文化大餐。将原武汉市首个最大隔离点综合改造成“饕餮营地”,涵盖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展览、医疗卫生服务等功能。七栋破旧的原工人用房,被保留改造为“梧桐七舍”,作为园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使用。攻坚民生福祉大改善,进一步完善配套工程。
//梧桐雨体育中心的滑冰场
//隔离点综合改造成“饕餮营地”
项目结合绿色经济赋能,与林间穿行这些公益需求,在府河“梧桐雨”优美的自然载体上按照国际马术比赛的赛事标准建设府河国际马场、打造马拉松标准跑道……坚持“生态+产业”,探索绿色产业培育工程,承接国际赛事和节事活动,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品牌。
//建设府河国际马场
//马拉松标准跑道
区域产业进行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动村民共同缔造,带动村民自主创业、实现经济创收。汇民意、聚民力、听民声,协同推动片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营城行动”提振滨河活力,开展“三进三改”,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畅想。
//杜鹃溪谷
项目重新审视城市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使府河变作“纽带”,让人与自然重新交织汇聚,焕发全新活力;让人与自然“重归于好”。
人们更方便靠近自然,休憩散步、享受天然,共同编织出一场生命流动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