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老通城”重回吉庆街,武汉又一历史风貌区迎来蝶变升级
发布时间:2023-05-23 来源:武汉城建集团 浏览:857

image.png

错落有致的红砖灰墙,绿意盈盈的屋顶草坪,8栋民国风建筑拔地而起。近日,由武汉城建集团旗下武汉建工集团,承建的老通城文化风情街工程即将竣工“一口豆皮一口酒”的老通城,即将携新业态“重归故里”。

image.png

老通城文化风情街位于江岸区吉庆街与瑞祥路西北侧,总建筑面积5.32万方,是汉口历史风貌区持续焕新、旧城蝶变新生的典型案例,也是推动武汉“长江文明之心”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image.png

为确保实现“历史风貌留存保护”和“功能体验焕然一新”,武汉建工集团集成最优团队、最优技术、最优资源和管理经验,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存城市经典记忆的基础上,对施工工艺、品质管控、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提升,努力为城市再添一座地标性文化体验特色街区。

image.png

因项目基坑紧邻老旧居民区,场外道路人、车流量大,地下室管线密集,且紧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场内基坑内边线最窄宽度不到2米,导致无法形成环形道路,地下水位控制和基坑变形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项目团队通过支护体系分区、设置栈桥、局部调整支护方式等方法,采用科学的动态平面布置、合理的垂直运输方案、高效的土方开挖方式,成功克服场地内外双重约束下深基坑施工的诸多难题。

image.png

另外,按照分区域、分阶段的“绳锯+砼块即时外运”的拆撑方式,实现了高效、安全、绿色、经济的拆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image.png

“老通城”定位为“汉派餐饮旅游历史文化风情街”,外立面装饰施工标准高,建筑屋顶造型别致,施工难度大。

为此,项目部专门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技术攻关,从外立面细节设计入手,融入近代租界建筑的符号语言。同时,从原材料出发,对石材、仿古砖、真石漆精心选材,不断攻破施工难点,全力以赴还原细节。

image.png

项目技术负责人段伟介绍,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项目部在施工前便收集了诸多建筑老照片,并邀请技术专家现场考察后,选择了最接近原貌的一版,之后才逐步展开后续工作。

image.png

其中,极具特点的8号楼屋面钟楼是施工难点和关键。钟楼位于建筑外边缘,出屋面高度达到27.46米,面积仅30.2平方米。

为此,项目团队针对钟楼的土建、钢构、幕墙、泛光照明等施工难点,利用BIM软件提前策划,通过分阶段搭设施工操作平台,合理划分流水区段,确保多段曲面穹顶的钢结构和幕墙施工。

image.png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不仅要求最大程度还原复古建筑的风格,还要把建筑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性价值体现出来。”全国劳动模范、老通城文化风情街项目经理黄昕说。

image.png

在这种坚守下,项目成功获评“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等荣誉,科技创新方面累计获得各类奖项、专利近10项。

image.png

目前,项目建设已顺利进入收尾阶段,老房子将涌现新业态,城市记忆却依旧铭刻在街巷、里份和历史建筑里。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个性和精神的有力注脚,武汉建工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将继续用匠心留住城市记忆,助力更多老建筑蝶变升级!

返回

公众号

安居链

城建好房

返回顶部

内容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