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系列报道《感知生态之变》中,点赞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土壤修复和生态转型成果:湖北武汉,灵山采石场,从尘土弥漫的“灰山”变成了“灵山花境”,现在是百亩花海与悬崖草甸交相辉映。
央视报道里的灵山采石场,由武汉城建集团旗下设计咨询集团负责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如今已华丽变身为武汉版“稻城亚丁”——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灵山矿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曾因采石作业留下1370余亩破损山体,形成深50米、面积50余亩的巨型矿坑,2014年全面关停后沦为“晴天扬灰、雨天淌泥”的生态痛点。
2019年,武汉市、江夏区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其列为全市首例复垦利用先行试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设计咨询集团承担起该片区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力求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支点,推动国土空间生态治理创新突破。
◎江夏区灵山和将军山片区生态修复规划总平面图
修复过程中,设计咨询集团结合周边片区乡村振兴实际发展,通过规划“一张图”兼融生态、土地利用、交通、文旅等规划,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的原则,对矿山修复后各类型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逐一进行了明确。
◎江夏区灵山和将军山片区生态修复效果图
围绕“矿山生态功能提升”核心目标,设计咨询集团坚持不大开大挖,依山就势、顺势而为,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辅助再生相结合的方式,为灵山量身定制工程治理措施:支挡工程采用生态格宾墙,采矿边坡清除危岩后采用锚索加固,排水沟采用异型安装式生态沟及草沟,种植适宜本地的草本、灌木和乔木……
同时,结合江夏区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以工业矿坑和农林景观为主题特色,打造集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农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塑造“矿谷画廊·田园胜境”的美丽图景。
2023年4月,灵山矿区一期修复工程顺利完工。经测算,灵山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量约118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2.58亿元,天然“绿肺”“氧吧”业已形成。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游客量稳定在100万人次,年经济收入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元,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