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村,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隐于风景优美的梁子湖南岸,其名源自建于唐代的斗山寺而来。1930年7月,108名革命先烈在此就义。为缅怀先烈,记载这段红色历史,2020年当地政府和群众筹资兴建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园。斗山村被列入中央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湖北省2022年度扶持红色村试点名单,要求将其打造成基层党建的标杆、乡村治理的样板、乡村振兴的示范。
斗山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作为斗山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程,是武汉城建集团旗下武汉设计咨询集团园林院公司继鄂州梁子湖绿道一期项目后,在该地区承接的第2个EPC(工程总承包)项目。
自然景观与党史文化紧密融合
园林院公司EPC总监周谦介绍,通过设计与施工的无缝对接,发挥企业优势,最大化还原设计理念,紧扣“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总体建设要求,充分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发动村委、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斗山红色教育基地已被列为鄂州市全民公祭点、红色文化宣传样板。
斗山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以红色党史文化长廊、斗山革命烈士纪念园为主线,设有红色记忆馆、红色游客服务中心、红色文化学院,打造区域红色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同时,以东西双线景观乡道链接梁子湖绿道,串联了斗山村、官田村两个行政村、37个自然湾的村舍民居、田园采摘等服务节点,建立完善的区域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红色记忆馆
红色党史文化长廊沿线设计有序曲、求索、新天、跨越、新时代、未来6个篇章,以自然与党史文化相融合的景观建设方式,寓情于景,将红色文化教育以画卷方式徐徐展开。
入口红船广场,以嘉兴红船、一大会址剪影为背景,设置宣誓台、提名牌、建党精神景墙,整体采用生态绿色的建设手法,茵茵草地之上,翠竹掩映,红绿交织,广大党员可在此宣读入党誓词,开启红色文化教育之旅。
▲红船广场
文化长廊在设计上利用现状植物及地形,巧妙运用色彩、光影、空间穿插等设计手法,以松林下党史纪念柱、拼搏奋斗强国之路等一系列党史文化景观空间,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冲破黑暗,建设繁荣昌盛新中国的丰功伟业。
▲红色党史文化长廊
▲求索段展示柱
在长廊端头与革命纪念园衔接的山体顶部,还设有长约27.5米、高9米的党徽红飘带主题雕塑,成为全线红色文化教育的核心点所在。
▲红飘带主题雕塑
以红色文化促乡村绿色振兴
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园围绕革命烈士纪念碑,打造了问心墙、烈士壁、就义坡等文化节点。
问心墙自问初心,广大党员群众可以在此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烈士壁前描忠名,市民可为26位有名革命烈士和82名无名革命先辈描红名字和描金五角星。
“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在108位烈士英勇牺牲的山坡上,梳理现有松柏林,增补映山红,点缀题名景石,人们可以在此追忆先烈,遥想往昔峥嵘岁月。
▲问心墙
▲斗山寺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记忆馆
结合现有村口建筑改造,采用民居风貌,将民宅建筑形象公共化,整体形象简洁现代而不失乡村风貌,纪念馆内以革命风采、鄂南革命史略、涂家垴镇革命大史记略、涂家垴镇革命志士英雄榜、赓续血脉等五个板块为主题,结合智慧党建,生动地反映了鄂州地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
游客服务中心
结合现状建筑及场地建设,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教育、研学、会议、服务平台。
乡村道路景观
为更好引导游客进入园区,设计团队结合现有乡道,打造了约2公里东西双线景观通道,沿线种植乌桕、银杏等色叶植物,配合开花地被,点缀文化小品,营造优美的乡村道路景观。
斗山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在总体规划阶段,设计团队经过大量细致调研,在力求最大化保留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确定主体游线及景观节点,融景观于自然田园之中。后期设计施工更是反复推敲,力求完美,仅相关展示文字就广泛咨询了乡、镇、区、市各级文化馆及地方文化名人的意见,历经十几稿,才最终成文。同时,EPC管理团队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从材料选择、工法工艺、经济合理、乡土特色等各个方面着手,全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目前,斗山红色教育基地已基本完工,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极大带动斗山村红色文化教育、田园体验、民宿休闲、餐饮等一系列活动,进而实现“以红色文化为引,促绿色乡村振兴”的总体建设目标。
近年来,园林院公司开展了形式各样的乡村项目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后续,公司将继续发挥团队乡村旅游策划优势,挖掘当地产业结构,打造更多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建设样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