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环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市属医院来了!
近日,由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建工集团承建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异地迁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即将启用。
这座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呼吸传染病防治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中心,不仅将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肺部疾病诊疗的“新高地”,更以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集团在智慧建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该项目为武汉市重点民生项目。为此,项目团队以创建“鲁班奖”为目标,创新提出“一般工序、样板先行,专项工序、提前策划”十六字方针,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湖北省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多项殊荣,用实力诠释了武汉城建的品质担当。
在工程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累计斩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QC成果18项、工法7项,研发的“封闭式楼梯浇筑用模架体系及其浇筑方法”更是实现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的双重突破,展现了集团在建筑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积淀。
项目医疗区基坑周长约892.3米,面积达32273.8平方米,开挖深度最深达13.45米,南侧靠近地铁1号线控制线,东侧民房距基坑仅1.64米,施工难度堪称“在刀尖上跳舞”。
为此,项目团队联合设计单位创新优化支护方案,最终确定医疗区基坑采用“灌注桩+一层内支撑&双排桩”支护方案,行政楼基坑采用“悬臂桩、灌注桩+一层内支撑&双排桩”支护方案,最终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地基沉降,确保地铁运营与周边居民安全。
在混凝土施工环节,项目引入自动压光机器人、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等智能装备,实现从地面整平到抹光的全自动化作业。
其中,履带式抹平机器人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表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创造了“镜面级”混凝土施工效果。
在钢结构施工环节,项目采用“大跨度异型管桁架飘带小拼单元高空整体安装施工技术”“钢结构球形网壳双曲构件虚拟预拼装施工技术”等,实现了大跨度、高精度、复杂构造的异形钢结构一次拼接成型,也为后续幕墙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即将投用的新院区,IBMS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成为“最强大脑”。
通过BIM三维地图与数字孪生技术,医院构建了涵盖室外空间、建筑结构、医疗设备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视频安防、消防、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等设备及系统运行状态。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能快速定位医护报警位置,实现“秒级响应”。
在建设阶段,BIM技术的全专业覆盖更显威力。项目团队通过三维建模累计发现并解决图纸问题146项,不仅助力项目荣获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二等奖,更为医院未来的智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座三甲医院新院区的落成,不仅填补了华中地区高端肺部疾病诊疗资源的空白,更以“智慧建造”的创新实践,为大型医疗建筑工程树立了新标杆。未来,该院区将充分发挥在呼吸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领域的优势,对标上海肺科医院打造医教研一体化平台。